2020年,疫情的余溫未過,地震、洪災已接踵而至,這一切都是人們自食其果。
之所以說人們在自食其果,并非空穴來風。首先可以從世界各國為何在前幾年,突然開始注重環保的目的來分析。目的其實很簡單,因為這些國家領導人已經意識到,目前環境被破壞得何其嚴重,繼續縱容破壞下去的后果更是所有人都不愿見到的。所以,環保時代的開啟,只是想讓人類能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繼續生存下去,僅此而已。
雖然各國已經開始注重環保,像很多地方都在賣力地喊口號,每月都會在各個地區,用本就不多的木材做成的環保行動宣傳板,進行著游街宣傳,聲勢不可謂不足。但我國卻與之相反,默不作聲的在2018年就將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增加到了2.2億公頃,這個數字到現在還在不斷增長著,本以為這件事不會被世人所知。但誰曾想到有媒體在采集數據的時候,發現了這個足以震驚所有人的數字,至此,這個“隱秘的行動”才被世人所知。更有趣的是還曾有人向我國建議做事情要大張旗鼓些,但我國對此卻笑而不語。但不得不說,各國的環保行動都很賣力。
但隨著近期垃圾分類的執行,我國一掃之前的悶聲做事的態度,轉變為大張旗鼓的進行號召,其目的并不只是為造勢,更是要塑造全民的環保意識,從根本上提升環保行動在我國的開展,這也體現了我國的深謀遠慮。如果說垃圾分類只是打開環保時代的第一步,那么刺激廢品回收市場,就是打開環保時代大門的關鍵“鑰匙”了。而這也是最能體現我國的用心良苦的一步。
像在2000年的時候,我國進口廢舊紙張的數量占當時全國所需廢舊紙資源的1/3,也因此一度成為廢舊紙資源進口的大國。在注意到這個問題后,但因當時我國國民的環保意識并不成熟,以至于廢紙等可回收利用資源亂扔亂棄,所以我國決定對國民環保意識進行培養塑造。隨著環保意識的逐漸建立,效果也逐漸明顯。
在2019年3月22日我國正式啟動“藍天2019”專項行動,堅決打擊洋垃圾走私后。同年進口的廢紙資源同比減少39.17%。并且在政策的影響下,近年來我國國內的廢紙資源回收率快速上升,廢紙回收利用率更是從當初的30%提升到現在的49%。而這也是國民環保意識塑造即將成型的效果,當然,不乏其中有因刺激回收市場而造成回收行業復蘇的因素。
所以,廢品回收行業的復蘇是必然的。像以前回收廢品需要去垃圾桶或垃圾處理站里去回收,造成的浪費和污染令人無可奈何,只因國人的環保意識并未被塑造成型。而當垃圾分類開始后,各種垃圾被集中堆放,回收時也就省去了大量的分揀,稍微提高了回收效率。但我國廢品回收行業的回收效率依舊低下。
回收效率的低下主要問題并不是在廢品的源頭,因為我國14億人每天產生的廢品不計其數,而垃圾分類的執行更是將各類廢品進行集中回收 ,所以回收的源頭是沒有問題的,而回收的末端更和回收效率沒有直接的關聯和影響。所以,影響回收效率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回收方式上,也就是說回收方式的落后,直接性的影響了回收效率,造成回收量和回收效率的低下。
廢品回收的方式總共分為兩種,移動回收和定點回收。移動回收就是在街上騎著三輪車的大爺們,而定點回收就是位置基本都在郊區的廢品回收站。前者因為需要不斷移動進行回收,所以因為沒有固定位置會損失很多客戶,而又因為不斷移動的原因,造成時間的浪費,形成雙重損失。后者因為是位置過于固定,只能被動接收,造成回收區域的局限,而又因為需要極大的場地,所以需要雇傭工人,這樣的話成本是較為巨大的,若回收量或利潤達不到一定程度,就會遭受損失。